去年借萬聖節之名首辦聯誼派對,廣邀朋友加朋友的朋友到場,反應熱烈。當晚出乎意料共有30人出席,超過包下的café所能負荷。派對上,人逼人,完全沒有空間玩我預備好的遊戲;加上失策,沒有請他們留下聯絡方法,令之後想再聯絡亦無從入手。總括而言,這是一個失敗的派對。
上星期與朋友食飯,閒談間提起去年的萬聖節派對,隨口問他會否支持我今年再辦,他說會,再加一句:「朋友某甲就是在那裏識到女朋友的。」
﹗﹗﹗﹗﹗
再說一次?
派對翌日,某甲即相約女孩看電影,之後便在一起了。
那女孩是誰?
不知道。
他們還在一起嗎?
以我所知,是的。
剎那間,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,像做了一件極希望做到、但不敢抱期望的事。一直為派對未能令人盡興懊惱,但想不到竟然有人在此找到快樂(我可不敢說這是幸福),這亦可算無心插柳。
男女之間需要的就是這一契機吧﹗強求不來,也無從阻止。
它是旺財。
你叫它會往聲音來源走去,摸頭會叫,掃背會擺尾,打它會退後嗚嗚叫,雙眼會變成「X X」看着你(不要問我是誰幹的,總之不是我)。
媽媽愛死它了,每天放工回家後都要與它玩,「財財、財財」,小狗向她走去最開心,完全不理我原本想叫它Dolly的。
多謝水水。
女孩不喜歡地鐵。
醫生說多看遠景對眼睛有益,但地鐵最遠的距離不過數米,若在繁忙時間乘搭,與旁人的距離也許比枕邊人更近。深近視的她主觀認為這會令眼睛更累,
她喜歡巴士,因為就算身處沙甸魚罐頭中,仍可望出窗外,看看數百米外的風景,心理上好過一些。
三星期前,她轉了新工,成為朝九晚五的一分子。她害怕路面交通擠塞,故選擇以地鐵代步。乘了個多星期,開始懷念舊工作,不是新工作不好,純粹因為舊工作可以乘巴士直達。
這天上班,女孩行經巴士站,見到一輛巴士,619P。她雙眼發亮,P不就是快車嗎?連忙上網查看其路線,知道巴士會駛經公司。
翌日她特意提早出門,到巴士站等候她心中的巴士。來了﹗時間是上午8時15分,她登上巴士,不時望手表。
巴士在公司門口停下,下車,8時50分。女孩心情極興奮,終於可以擺脫地鐵了﹗為此她開心了一整天,佩服巴士網絡實在完善。
就這樣,女孩愉快的與地鐵結束個多星期的關係,重投巴士懷抱。
4月29日,星期六,做完即日新聞後,邊與上司吹水邊做手上僅餘的隔夜版,剛設計完版面、待與美術同事討論時,突然全身疼痛兼打冷顫,匆匆交待過後連公司車也等不了,打的回家。臨走向上司說,若明天發燒便不上班。翌日是她的假期。回家忙吃退燒藥、喝一大杯水,找周公去。
4月30日,星期日,早上8時,頭痛欲裂,腹痛如絞,感覺寒冷,但身體滾燙,由於沒有平時感冒會出現的病癥如喉嚨痛、鼻塞、流鼻水、有痰,不知道是不是傷風感冒(原諒我到現在仍未分清兩者分別)。
探熱,101.7,有認知以來從未試過燒逾100度的我以為大限將至,再吃藥,再睡。
下午1時,再睡醒,再探熱,99.9,很好,但神智依舊不清,這樣子怎能上班?一是我會在公司暈倒,一是我會出大錯,無奈下致電上司。她更無奈,只說會幫我收拾。
下午4時,母親回來,又探熱,體溫反彈至101.8新高,嚇得她連拖帶拉扯我看醫生,醫生說我感冒菌進腸所以肚痛,母親請他幫我打退燒針。回家吃藥再睡。
俊傑笑我流著敝報血,一放長假便生病,平時我會一起笑,然後提醒自己上班時要買零食給上司與同事補償。但這趟可笑不出。
我就是這樣渡過在敝報最後一個工作天。
p.s. 我想向一眾同事(夏生&其他中國組記者、ada、yuki、阿琪、mike、港聞各位同事、校對的翁生、黃生、美術一班大男孩、分色的豪哥等等)說聲抱歉,未能好好向你們說再見。
p.p.s. 嘉,對你除了愧疚不知說什麼好,害你放假不成,還要收拾我的爛攤子,對不起。
4月18日,《Phantom of the opera》公開售票的大日子。
上午9時,因怕門票售罄,一大早起牀、開電腦、上網站購票,但瀏覽整個網站都找不到此節目的icon,遂致電查詢順便訂票,但電話錄音告訴我其辦公時間原來10時才開始,便又將鬧鐘調校至10時,再睡。
10時再起牀,上網,又找不到節目icon,再致電查詢,打了10分鐘才接通,那頭的小姐一聽我想訂phantom的票即表示須待翌日(19日)才可以電話訂票,當日須親身到票房購票。我問她何時可再網上訂票,她就說此節目不設網上訂票。忍下心中一串粗話,收線,再睡。思考到哪個售票處購票方便上班。
下午1時半,到了票房,滿懷欣喜購票,怎料售票員一指座位,尾十行以內﹗還要是旁邊位﹗問他另一場次會否有中間位,他說:「中間票不發售。」傻了眼,看着他,幸好身後沒有人在等。我再問中間票會否在電話購票系統中,他只表示不能售賣中間票,我想沒有理由特意將好票留在電話系統,即電話購票的結果只會一樣,更要遲一天,我可不敢冒這個險,還是掏出信用咭,狠心碌掉2000多元購票。
究竟中間票往哪去了?
4年前看香港話劇團的《新傾城之戀》極度失望,當時與朋友一起痛罵導演,認為他是罪魁禍首;去年看到此劇重演的宣傳海報時如遭雷殛,才明白4年前的失望為何,錯不在導演,而在男主角。
先旨聲明,我非常喜歡謝君豪,亦不特別欣賞梁家輝,但無可否認,梁確比謝更適合扮演「范柳原」,因為梁給人的感覺更下流(這裏非作貶詞用,留意)。謝身上有一股傲氣,看他其他作品會以為是角色需要、或是其特意演繹,但在范柳原身上發現傲氣,就會覺得很怪異。范柳原怎麼好像看不起白流蘇?看不起她又求她去香港?
反觀梁家輝,他……總之是很配合范柳原這角色,覺得范柳原就該是這樣子。其實二人的舉手投足動靜語氣差不多,分別在那股氣。
06年版的《新傾城之戀》與02年版的分別不大,有些老土位不見了,如范柳原再約白流蘇到香港,在碼頭說﹕「你是醫我的藥。」;有些我覺得02年版較好,如范白二人在電話吵架,論《詩經》的「死生契闊,與子相悅,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」一幕(但同場很多觀眾在笑,為什麼?);有些卻是06年版較好,如二人在酒店房間言歸於好一幕(02年那幕很老土)。
完結那幕,場景移至今日的上海,俊傑認為是畫龍點晴,呼應「死生契闊」,他更認為范白最終沒有在一起,姓范的經紀其實是故人之子;我卻認為是畫蛇添足,那經紀只是路人甲(我不肯相信他倆會分開),但這樣又會顯得范柳原說的「不能作主」只是人云亦云。
上星期與水看莫札特寫的意大利歌劇Don Giovanni,7時30分開場。6時與她去了海港城的Rice Paper食越南菜,再次點了'Rice Paper'。上次與俊傑去食時,未能成功將材料包在米紙內,今次與水玩得不亦樂乎,添完米紙再添青檸汁,邊吃邊喝邊吹水,亦能成功捲成「完整」的米卷(離「精美」尚有距離)。幹掉rice paper之後、預備吃第二道菜時,看看表,7時15分!!第三道菜尚未有影,即時問侍應第三道菜進展如何,如未開始製作的話就算了,豈料她說﹕「我們是在等你們完成第一道菜再上第二道的。」唯有叫她打包第三道菜(牛柳炒飯)再買單,直奔文化中心。
可惜仍然未能準時入場,要等late comer point,場外有一plasma大電視,未能入場的觀眾便圍在前面觀看場內表演,由於看不到字幕,只能憑演員的動作猜劇情,所有人聚精會神看電視,那一刻感覺像在旺角VCD店外看免費電影。
說回歌劇,當初計劃斥資500大元購票時,俊傑曾笑我「扮野」,因我不懂意大利文、不懂莫札特,更不懂Don Giovanni是何人,拒絕浪費金錢相陪。幸好有水,她與我同樣認為扮野就扮野,想看便去看。果然沒有令人失望。
散場後水提議到Felix飲酒,心下一驚。Felix?半島酒店內那間號稱全球十大餐廳之一的Felix?好……好貴﹗水說飲酒不貴,兼無minimum charge,去就去﹗
Felix位於半島酒店28樓,乘電梯上去,燈光會慢慢變暗,好像很有情調(我是覺得「好像」,其他人也許覺得「真的」很情調),步入餐廳,即被維港景色吸引(當晚其實有些煙霞,不能清楚望到對岸)。整間餐廳很美,尤其廁所,各位真要去看看。最後每人花了100元,吹了兩個多小時水,然後像大鄉里(只少我是)看完城般滿足離開。
水,你答應我下次去Sheraton的,別忘了。我們也許可以在7月看phantom時成行。
以下是小妹已購買的電影節戲票﹕
4月10日 《高三》、《我們倆》
4月12日 《中國村民自治影像計劃2005》、《中國石磨藍》
4月15日 《看上去很美》
4月19日 《雪花糕療情》
買完飛先發現,6套電影中5套是大陸的!若閣下剛巧會觀賞以上電影,歡迎相約敘舊。
另想看而未購票的﹕
4月6日 The Producers(Uma Thurman)
4月6日 Match Point(Woody Allen新作,香港已不再上映他的電影,雖然他年年有新作;另一賣點是Scarlett Johansson)
4月14日 Hidden(Juliette Binoche新作)
4月14日 Gabrielle(純粹對內容有興趣)
4月16日 Good night, and good luck(原以為戲院會上映,但見其於奧斯卡「四大皆空」,懷疑會否有戲院購買)
如閣下打算看以上電影又未購票的,可否預我一份?
若你未看過1995年英國BBC版的'Pride and Prejudice',現在看電影應感覺良好;但朋友與我對電影的評價均不及電視版,可能是電視版實較出色,或此版本對我已是「記憶隨身」。
整套電影最失敗的地方是女主角太漂亮,當然以現在的邏輯來看女主角必須漂亮才能做主角,但原著Jane才是最美的。你找美女演Elizabeth沒有問題,只要同樣找個美女演Jane便可,但就不可找醜婦演Jane,然後說Elizabeth外表比不上Jane,落差太大了,大到不能接受。
亦因為原本不應漂亮的變得太漂亮,當Darcy第一次見到Elizabeth時,目光鎖定在她身上,然後說'She is tolerable, I suppose, but not handsome enough to tempt me.'只顯得口是心非。原著中Darcy第一次見Elizabeth時確實認為她不過爾爾,此言是他的真心話,但在電影中卻一點說服力也沒有。
女主角不單樣貌過分美麗,連舉止也過分誇張。我承認她很美,笑起來很甜,但她在電影中動不動就笑只會令人覺得像在看日劇。但其他角色卻嫌平凡,母親不夠小家、姊姊不夠漂亮、妹妹欠性格、Darcy不夠傲慢、Bingley似傻子、Collins卻不夠傻、Wickham不夠俊郎、Lady Catherine亦不夠目無中人。什麼是「過猶不及」?這便是了。
舞會既吵且亂,角色對話又快又急,我知導演不夠時間拍整本小說,他大可再刪一些內容,但卻將時間浪費在男女主角的close-up上。我是覺得浪費。close-up也算了,最浪費是Elizabeth向父親承認愛上Darcy時說她和他很像etc及他倆婚後的片段﹕
Darcy: ...And what am I to call you when I'm cross? Mrs. Darcy?
Elizabeth: No, you may only call me Mrs. Darcy when you're completely, perfectly and incandesantly happy.
Darcy: And how are you this evening, Mrs. Darcy?
係好甜,但又好odd,這不是應由讀者自行想像嗎?就像童話的「幸福快樂生活下去」毋須具體描述,何必畫蛇添足?
對電影的不滿何止以上幾項?如果閣下覺得電影不俗而又不相信電視版能有多好的話,不打緊,明珠台3月9日起逢周四將會重播此版本,各位看倌自行判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