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致:各同事
  日後遞交的文件,如需要使用「之」字表達意思,全部改以「的」字代替。例子如下:
1. XXX 「之」活動    修改為  XXX 「的」活動
2. 出席「之」嘉賓包括   修改為  出席「的」嘉賓包括
  敬請留意﹗

行政部」


你能否用一句完整句子表達「之」與「的」的分別?

的確,「之」與「的」很多時候可以互換。如上例。然而,即使詞性意思相近,但不代表兩者完全一樣,總有些時候「的」不能取代「之」,反之亦然。例如:

「你是我的唯一 我是你的幾分之一」
—楊千嬅《你是唯一 我是之一》

這裏的「之」與「的」若互換的話雖無損意思,卻非常突兀。

以上笑話源於高層容不下「之」字,所有經其法眼的文章必遭過濾。這本非什麼大事,下屬自應領命。然而,「上有好者,下有甚焉」,有人不僅將之奉為金科玉律,更正式發出通告要求職員遵守。這算什麼?

看着這篇通告,心想,假如公司文員在處理文件時乾脆使用「尋找及取代」功能,將所有「之」改為「的」,一勞永逸的話……

年近歲晚,情人節將至,寂寞的心倍寂寞。報上讀到有關港女北上求偶的新聞,想起去年讀到李照興批評港女的文章;共勉之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李照興2007-03-04《明報》

國產city girl不奉旨

寫下來難免會有點得罪,不過抱着「有則改過無則互勉」的心態,或者我們曾愛過的香港女孩(簡稱「港女」)會聽得進去。OK,以下的觀察會有點片面,部分是親身經歷,部分是信得過的二手當面報道,難免會有局限,但作為一種慣以觀察分析為樂的個人歸納,這點對中國當下city girl男女態度的觀察,還是有其田野考察的價值吧。

當香港人已不再重視元宵,國內,尤其是江南一帶,還是覺得元宵比冬至重要,這也是真正中國意義上的情人節。在追求西方的外在送花儀式之同時,元宵湯圓還是有它中國傳統的浪漫包在裏面。北地胭脂,就是用個心來打動男人,明瞭到愛是種雙向付出,不像港女一樣「奉旨」。這點大抵是給港女的一聲棒喝。

統計說,香港的單身女愈來愈多。實情可能是:香港男人受夠了!(潛言:港女,抵你有今日!——但講真,單身與是否幸福仍是兩回事,這裏不是說單身就不幸福)撇開找不到生育老婆(結婚為了人有我有傳宗接代)要北上娶妻的不計,港男(是否要自我這樣稱呼?)到大陸追求浪漫,還是有它的吸引。當我說的,已再非那種源於經濟距離所造成的愛情買賣,而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對浪漫愛情的過程的追求。對平時疲於奔命應付港女那旨式要求的港男而言,中國怎會不是天堂?

港女七宗罪
要領略國內city girl的好(我要杜撰這個稱呼來跟過往的負面名詞如北姑、北嫂、大陸妹、二奶等舊名區分,指的是當下中國現代社會的高質女士,追求不以經濟或權力關係為基礎的戀情),先要檢討香港地的女生出了什麼毛病。綜合觀察分析,港女有如下七宗罪:
不吃苦(嬌生慣養)
不懂做菜
不付帳
不開放(不單指性態度)
不體貼
不學無術
不付出(綜合而言指對一段關係之心態)

不嬌生慣養
港女是否遭寵壞了?還是我們運氣不濟?但我們眼見的中國city girl是:city girl雖已有一定的物質生活水平,但不以破爛落後的水平大驚小怪,她們童年時所經歷的是香港人也未有過的困境。這造就了她們起碼不嬌生慣養,見到昆蟲不會跳起大叫,不會嫌三嫌四,不會有沒有空調就會死的心態。

入廚意識普遍
其次,city girl至少懂做一兩道菜,因為她們長大於單孩年代,父母親許多時要同時上班,她少年時就學懂照顧自己。但某程度上,大陸家庭中那種母女人倫仍較為親切——母親誓要傳授廚藝的風氣仍盛,不像港女過早有「不進廚房為之進步」和不用自己動手的習慣——這也造就city girl愛做菜的原因。亦即說,她們縱然相當現代化,但仍能保持傳統——照顧男人的胃口,是通往男人心的路徑。有了這項美德,分數自然大增——但當然要告訴你的是:她們懂煲湯做菜,根本目的是對自己好,而非為了取悅男人——如果你有幸喝到她親手弄的一口湯,也不過是你走運。這種普遍入廚意識的不一樣,明顯把港女比下去。尤其我們最愛說的是那句話:在香港友儕帶伴侶的屋企聚會上,做菜的都是我們男生(看來要搞個港女重新下廚運動)。

不奉旨男人埋單
由於不下廚,香港的dating生涯,我們都在餐廳過,而很實際地,付帳的都是男人。當然我們的成長環境也告訴我們男人付帳天經地義。但中國city girl則不一樣,她們在初相識的過程還是抱着AA心態,除非那是個很明顯的男女相親約會。換了是些casual場合,city girl起碼不會像港女一樣奉旨要男人埋單。對的,奉旨,take-it-for-granted-ness,可說是港女的最大盲點。在酒吧中你一定要替她結帳,因為她覺得陪你飲酒已十分畀面。你也奉旨要等她接她討她歡心。你跟她談多兩句讚她幾句她就覺得你追她。講兩句笑話(OK,有點黃色成分)她又故作臉紅。但city girl會在上海復興公園北京工體西門開着車等你;在講笑話之時回敬幾個葷段子大筐過你;在flirting的舞台,是她做主。而可以止於flirting(有冇下文都不再重要,有固然更佳,冇也不會介意,這才是健康的開放態度,而非像港女一樣高竇或患了妄想被追求狂)。成功與否也好,她總會體貼地傳你短訊,在適當的時機以口頭或行動報以細緻的關懷(小至提醒你的衣領亂了,大至在關鍵場合幫你擋酒)。

有文化修養
還有一個這樣重要或是港女最缺的:文化修養。中國city girl處於整個社會向上期的前端,生吞活剝國際潮流前線不遺餘力,從網站到時尚雜誌練就現代化品味,而仍有其一貫閱讀習慣。普通city girl起碼該懂得跟你談iPod或Apple產品外型設計和賈樟柯的電影;好一點的言必桑塔格、本雅明、庫哈斯、安藤忠雄(最近有朋友認識的漂亮女孩在談哥德);最差勁的也該懂談一下張藝謀的舊電影吧。港女問問自己在看什麼雜誌看什麼電影看什麼書(如果還會看書)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再讀以下配稿,幾乎要慚愧起來。)
港女自強刻不容緩

你要人怎愛你,你也得怎愛人。這是人人懂的道理,然而我們這一代的港女似乎沒get到。她只要別人對她好,自己卻絕不付出(或起碼付出很少)與進修。如是這樣,你憑什麼要人對你好?我們社會也荒誕地不以不學無術為恥。我們崇尚一夜成名嫁入豪門,而忽略了要好好用心靈和學問裝備自己。

港女身處一個前所未有的女性地位進化的矛盾階段,既享受着男女平權的進步果實,又不放下傳統上給女性的優惠或定型。

以上觀察當然只是從不同人的體驗出發,sample之中亦只能來自友儕間較熟悉的國內媒體圈、文化界、廣告界、設計界的經歷,肯定有其局限(再解釋下去,差點要加上不代表本作者立場了)。

或者港女實情不是這樣。或者city girl不過是虛擬的人種、一種港男在大陸的自我經歷美化。或者其實只因國內大城市人太多,高質素的女孩都集中在我們的圈子出現,因而有了錯覺。或者港女中都有很多不僅讀八卦週刊懂做菜又肯付帳的,但做菜的可能不讀書,讀書的又扮高竇,不高竇的卻不夠體貼,等到上述什麼都具備的又不夠漂亮。

然而如何提升也好,男人這動物,就是喜歡漂亮的女子。中國city girl以數量壓倒,同樣擁有各項優點的女子:有學識、有品味、不奉旨、夠體貼又開放,同樣擁有美貌的大不乏人。這個,港女在人口比例上就有先天缺憾(如何小眾的東西或市場都有其純數量上的優勢——這是中國的優勢所在),再不加把勁後天培養,港女只有更落後中國city girl。港女自強,急不容緩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