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救命病棟24時》第4輯千呼萬喚終出來,與第3輯一樣,首集便開宗明義道出本輯主題——急症室制度的崩壞。

進藤一生(江口洋介飾)結束人道救援任務,從非洲回國,到海南醫科大學附屬病院的「高度救命救急中心」任職(真繞口,原來英文即是Critical Care Medical Center),怎料在等待他的是一間因醫局長(類似急症室老大)過勞死引發所有醫生都辭職離開的急症室。

究竟日本急症室有什麼問題?單看第一集就有以下問題:

1. 救護員到場將病人抬上救護車後,需要打電話聯絡醫院接收病人。如果未聯絡到醫院,救護車就會不停在街上打轉。假設這是真的話,為什麼不在現場聯絡好才開車?車在停泊狀態下急救也會較容易做吧?你可能會說開車離開純綷是做出來給觀眾看;但我認為真實情況是,若救護車一直停泊,現場的人一定會追問「為什麼還不走 ﹗」,還是先走免麻煩。

2. 另一方面,急症室可以拒絕接收、或選擇接收多少病人。假設這也是真的話,那麼……

3. 為什麼急症室醫生會過勞死?

當然第一集無法清楚描述整個日本醫療制度,若只根據以上3個奇怪情況,所有的錯都是因為「進藤一生」這類只顧救人、完全不理自身能力的醫生。他們只顧救人,最後自己過勞死。首集臨時來幫忙的眼科醫生也指摘進藤:「就因你逞強,病人會殺死我們的﹗」

即是若所有醫生都量力而為的話就沒有問題了嗎?



救療真的是一個長說長有的命題。剛好香港與美國都在醞釀醫療改革,但方向正好相反。奧巴馬想建立公費醫療體系。但這樣的話納稅人自然要多繳一些稅款,更不用說保險商的生意會受重創。另一方面,曾蔭權則努力將市民推向私人醫療市場,鼓吹每名市民都要有自己的保險。這樣市民有權選擇去哪間醫院接受什麼治療、政府可控制醫療開支、公立醫院不用負荷過重,私人醫院及保險公司會大賺,這個看似win- win- win- win- win situation真的能皆大歡喜嗎?

0 comments: